七月三号,在接连两天看完三浦紫苑的真幌站二三部后,新摸出一本此前未拆封的书来读。中华书局出版,通俗读物,大众科普,配套有CCTV10《百讲讲坛》栏目的视频。此前没有了解过作者,但就连日来的阅读体验来说,挺喜欢这个程度的演说。相较于学术专著的生硬难啃和文学作品的情感加工,这样平易近人的讲述,距离感刚刚好。

“一个人只有在他遇到了很多挫折的时候,才会渴望沉浸在一种简单、纯粹的优美当中。” 送给时刻想静静的自己。

“墓志铭和神道碑文的区别是什么?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迹;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墓志铭写好刻在石碑上,放置于墓穴之中。神道碑上的内容与墓志铭大同小异,也是记载逝者生前事迹的,所不同的是,墓志铭放置在墓穴中,而神道碑则立在墓道旁。前者陪伴逝者,后者便于生者观览。” 科普知识点。

“所谓君子之争,争的是什么?争的是政见,而不是权利。”“君子之间争的是见解、见识,小人之间争的是利益、权利。”“但是君子之争也很难把握界限。你来我往不免就会有意气之争,就会意气用事。而一党一派为了凝聚共识,笼络一党一派之人心,不免要极力维护本派本党之政见与人事关系。天长日久,本来是一党一派之见解、之政见,却渐渐演变为一党一派之团体利益、政治利益。于是,为了国家利益而争论渐次演变成为派别利益、党派利益而争论。随着争论日趋深化,必然牵涉朝政之得失、人事之调整、利益之冲突,于是本来平易的政见之争最终蜕变为残酷的政治斗争,斗争的格局也简化为:只要是你拥护的我就反对,只要你反对的我就拥护。如此以来,便将派别、党派的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了。” 观照近代历史。

“欧阳修对宋代以及后袋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他的人格力量。果敢刚毅、端正耿介是他给予世人的精神遗产。”可作为全文主旨理解。

欧阳修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仁宗时代在庆历新政中因支持范仲淹的革新被贬滁州。英宗时代力挺皇考,经历“濮议之争”。神宗时代因丑闻主动调任地方。

7月9日上午读完欧阳修部分,并于夜间读完曾巩的篇目。对于这位最不为人所知的唐宋八大家有了新的认识,着墨曾巩的篇幅虽少,足以加深对其端方文风印象,增进对其刚毅人格的了解。可以说迫不及待地想要继续深入认识。

“在宋代诗文革新运动中,曾巩的成就与贡献仅次于欧阳修,与王安石并驾齐驱。”“曾巩的文章树立了一种新的典范,这就是纯正的思想,端正的姿态,典雅的语言,严谨的布局,踏实的作风,实用的目的。这也是一种文章之美,是一种美学的风格与标准。”“这是一种温文尔雅的中和之美,一种敦厚端庄的平和之美,一种沉静充实的祥和之美。”对于曾巩文学地位的评价,宋元之际已然备受推崇,称其在周敦颐,程颐之前就开创了理学之风;明代唐宋派茅坤因其端方正统的文风将其编入唐宋八大家文钞;清代桐城派更因其作品尊崇儒家思想,遵守现实秩序,统一表现此两者而最为推崇他的文章。等到五四运动期间,清算批评传统文化,使得曾巩在文学上的影响力不复往日。

最为精彩的一篇是第三讲 身处乡野 名比天高。记录了曾巩入仕前虽囿于家中二十一年,却能做到名闻天下的原因:其志向明确,意志坚定,其博闻广识,见解深刻,其紧跟时代,审时度势。

后一讲提及曾巩作为坚定的儒学拥护者如何看待佛教和道教。涉及到佛教在古代中国的融合发展需日后另开专题记录。

7月11日购得《曾巩资料汇编》上下两册,算专业的研究史料,并不怎么读得进。仅读完前言一篇,摘录文末总结一段。

“纵观由宋至清八百多年对曾巩主要是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一、曾巩擅名两宋,霑丐明清,封建时代的文人对曾巩的道德修养、文学成就基本上作了肯定,尤其是肯定了他在散文创作上的成就,确立了他在唐宋八大家中的地位。虽有些贬抑曾巩的言论,但始终不占主导地位。二、宋元时代对曾巩的道德文章已作出比较中肯的评价。明清时代多出于文学派别论战的需要,或贬抑,或赞誉,在对曾巩道德文章的学术研究上没有取得多少进展。但在对曾诗研究方面,明清时代比宋元时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单纯的能否作诗的争论转入较为具体切实的评论,尤其是肯定了曾诗在反对【西昆体】中的作用,概括了曾诗的特点,探索了曾诗的文学继承。虽然这种探索还是初步的,但总算有了进步。三、清代曾巩年谱的编著和文集的勘校,为后代研究曾巩提供了方便。以上是对宋元明清时期曾巩研究的主要情况的粗略评述。”

7月20日,断断续续有在看《曾巩家族》,是地方出版社的地方作品,很有地方特色。带着这样的有色眼镜来看,觉得考据逻辑有点局促。不过作为进一步了解曾巩的读物还是推荐的。今天总算记住了苏轼那句“孤芳陋群妍”。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