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到初三去天津溜达了一圈,真的是溜达,热门打卡点都是腿着路过的。

为什么会定这么一趟行程呢,一方面是很久没有独自一人出行,想再找找一个人漫步在陌生城市里,从熟悉的场景中找不平凡的感觉,在不熟悉的氛围里发掘新鲜的体验。另一方面,出趟门可以逃避过年种种纷扰,想寻一处僻静,静下来同自己对话。

于是,初二在蓟州独乐寺的咖啡馆旁,如愿地就着咖啡和甜品,洋洋洒洒在小本子上写了新年目标以及一路的见闻。

Day 1傍晚是万象城-五大道-西关教堂,打包了麦麦回酒店看春晚。

Day 2中午看完谦祥益的相声,从西北角起,经过鼓楼,挤过天后宫前乌泱泱的人群,沿着海河,穿过意式风情街、跨过大沽桥到了张学良故居,最后在国金汇才将将吃上午饭。

回酒店小憩一下,傍晚天刚擦黑接着出门,从天津宾馆起、天塔、南开大学、鞍山西道,一天下来三万步达成了个人PB。

Day 3上午只逛了十月市场,整了一笼羊肉烧麦作brunch,中午的绿皮车去蓟州,溜达一圈,夜里近12点回的。天津站出站即是津湾广场,寒风萧瑟中沿着海河再走了一段,喝饱了西北风才回的酒店。

Day 4先后打卡了学群煎饼果子、桂发祥,最后转了一圈天津市博物馆,直奔机场结束了这一趟的行程。

途中的实时碎碎念如下:

一个人在路上漫无目的的时候,时常会想,这一趟下来路过的哪些场景,经历的哪些片断,能够在将来的某一刻被捡起重播呢?旅途的意义是不是就在于这些在心底留下烙印的碎片,是当下可能忽略的,也许只是长长的一条马路,也许只是夜幕下道旁朦胧的树影,但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记忆的绳索圈住过去的自己,诸多的经历一起塑造和打磨,使得人的骨肉饱满,心灵得到滋养。

其实这一趟时间仓促,除了走走走,好像并没有什么体验。春节期间又是一个人,没怎么正经吃过饭;也不是长袖善舞的性格,主动与人攀谈;时间仓促,游历得也少,前期也没做多少功课,见闻增加不多。

不过正是因为走走走,对于城市的布局清晰了很多,脑内粗略地画得出一副市区中心的区位图。天津人讲话好听,还好玩,尤其是服务业的待人接物,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炸糕、卷圈、驴打滚、嘎巴菜都没吃上,唯一吃的煎饼果子还只有果蓖,没有果子。。。
试探性地踩在冰面上,没走出三步,心里还是觉得不稳当,爬了上岸。岸边有个小男孩,蹲在冰面上,手里握着块不知哪来的石头,大力地凿着冰面。岸上另一个小男孩,跟着妈妈路过,看到这一幕,冷不丁冒出声:“八十!八十!八十!” 每一声都印着锤击的动作,听得我乐不可支。
冷得透彻的夜晚,灯光映衬下剔透的海河,以及夜里比白天美得更分明的瑞吉酒店

蓟州这座小城更符合我对旅行目的地的期待,具体点说就是部分保留着落后的街景,老的和更老的交织,穿插着不新不旧,暂未被玻璃幕墙和城市天际线切割,依稀能让人重温儿时旧梦,满足游客凝视的地方。独乐寺旁的建筑学社店里看到两本书,犹豫着要不要买,因饥寒交迫先去隔壁咖啡馆坐坐,回头查好了,打算回头入手的时候却发现打烊了。不可谓不遗憾。

遗憾才让记忆强化、诗化、乃至戏剧化,这么一想便也豁然开朗。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