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6th AM

在聊巩县石窟寺前,想来谈谈石窟游览跟团和个人行的选择。现在回想起来,巩县一程是有很多遗憾的,出于各方面原因,没有静下来好好的看石窟。因此这一篇游记更多地侧重和强调个人的综合的感官体验。关于石窟造像的内容,均整理自《中国石窟·巩县石窟寺》一书。

相较此一行的龙门和水泉,巩县石窟寺独特的地方在于现在还保留着寺院的实际功能,更易于展开想象融入历史的原境。驻足于石像前,目光在繁复灵动的线条间描摹,忽地闻到阵阵香火气息,是前院佛殿飘来的,有那么一瞬间感觉自己被神秘的宗教氛围浸染,恍惚像是回到了千年前的礼佛场景。

另一个有类似触动的时刻是巩义回洛阳的高速上,有一段北侧隐约遥望到迤逦的黄河,视线所及便是洛阳平原,真真天高地阔,辽远无际。近前邙山起伏的山丘下埋葬的是数代北魏帝王,这样一种空间的无限感中包容了时间的无尽感,这样想着,感觉自己在某一刹那捕捉到了永恒。

说回巩县石窟寺,规模不大,最大的一号窟高宽各6米,中心塔柱占地就近6.5平。我们团一行十七个人挤在里面都有些腾挪不开,何况还有其他团队和散客。东区的第三、四、五窟铁门落着锁,进都进不去,只能扒着栏杆费力往里瞧。石窟管理员针对禁止拍照一事各有各的标准,前一个来说窟内不能使用相机,手机可以。过会儿换一位又说不能拍。

团里的讲解老师讲得太细了,不太听得进,又不好意思走开,愣是在一号窟里外徘徊了一个半钟头,后面的窟就很仓促了。所以图像记录没有多少,视觉记忆也很贫瘠。

依着这贫瘠的记忆,结合书本的内容,大致的整理下石窟造像方面的内容,算是一个攻略吧。

洞窟形制:

石窟寺原始的功能即是参拜礼佛,巩县石窟寺的五个窟中,规模较大的四个都是中心柱式的洞窟。中心塔柱本就是印度窣堵坡的一种演化形式,人们通过顺时针绕行进行礼佛的仪式。巩县的中心柱更多的还是出于建筑力学的考量,因为开凿石窟的大理山崖层断裂纹多,顶部容易崩塌,中心柱能够提供更稳定的内部结构。

营造年代:

巩县是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一脉相承的北魏皇家石窟,根据现存造像风格以及题记推断,巩县石窟寺的前身是孝文帝时期营建的希玄寺,主要的五座洞窟及摩崖大龛主要是宣武、孝明、孝庄时期陆续开凿建成或中辍的,其他一些千佛和小龛则是东西魏、北齐,乃至唐代的增刻。唐代之后改名净土寺,现在看到的佛殿建筑是根据明清制式仿建的。

代表作品:

公认巩县必看一则是1st窟的帝后礼佛图。龙门宾阳中洞的被盗后,国内现存内容完整,规模较大的浅浮雕帝后礼佛图就要看巩县了。

近年加上玻璃罩了,我拍出来都是玻璃反光或者炫光,礼佛图和飞天图来自团里的领队早年拍摄的照片。
南北两壁构图结构是一致的,最顶上是帷幕,再来是数排千佛,第三层是三排礼佛图,最下壁脚是伎乐天。

另一则是3rd窟中心柱南壁上的左右飞天,被称为最美飞天。

就我个人而言,对于以上两处精品没太多感触,图像都被玻璃幕和铁栏杆遮了大半,距离感大于美感。

雕刻题材:

巩县石窟寺的雕刻题材异于云冈龙门的有窟顶的平綦、壁脚的神王异兽,再一者就是三世佛题材因地制宜的特殊构图,即主尊释迦置于窟内,窟外两侧摩崖雕过去未来佛。这样一种旧题材,新做法也影响到了后期盛行于唐代的摩崖大佛。

图录和碎碎念:

窟顶平綦中的飞天,平綦的题材出飞天外还有莲花和化生佛,栏柱饰有卷草和莲花。残存的彩绘颜色不确定是不是唐宋补增的。这样华丽繁复的天花是过去信徒对于天宫世界的美好幻想。
5号窟的莲花藻井,周围环绕着飞天,细节看不清,在栏杆外拍的。。。龙门的莲花洞就是类似的形制。不过那个莲花更饱满,我觉得突出的是莲蓬而不是花瓣了。。。
记不清是那一窟拍的了,供养人像,主要是留存用于以后参考不同朝代服制冠饰一类的。
窟外摩崖护法力士,残损的很严重,可以看到披帛在腹部X型穿环交叉,这是北魏后期菩萨装的典型特征之一。
壁脚吹奏排箫的伎乐天。窟室太小腾挪不开,拍照的角度都奇奇怪怪的。伎乐天有一整排,箜篌、腰鼓、鸣螺各色乐器不一,尤其石雕的立体感能很好的展现乐器的演奏姿势,对于了解古代乐器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性也不亚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形象。
玻璃幕后的皇后礼佛图,图像中帝后挺腹拱背的姿态,前簇后拥着执羽葆撑华盖的仆从,是当时贵族出行场景的生动写照。
拍糊了的鬼子母,壁脚神王像之一。

说到神王题材,诸如风神王、树神王、海神王等等我都觉得更贴近道教神话,或者说这些早先频繁出现在墓葬美术中的形象其实源于传统的中原神仙体系,只是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被融合加工,进而衬托佛祖的神格。类似的还有东王公、西王母等形象。

第五窟东侧唐代的千佛,同水泉的单独小龛坐佛的构图不一样,是一排排横向凸起的棱条上排列坐佛。
第一窟中心柱正璧龛内垂幔下的飞天,据说巩县的大部分造像宋代有过补塑,唐代再施以才会,上世纪70年代全部揭掉才露出最原始的北魏造像。不知道石质表面呈现的釉色光泽感是哪里来的。。。挺漂亮的
不记得哪一窟哪一壁的龛了,尖拱楣七尊坐佛,间隔饰有莲花。龛楣上左右飞天,龛与龛中间有莲花兰草的装饰也很精美。
第一窟北壁左一龛左侧胁侍菩萨,头戴宝冠,披帛前胸穿环X型交叉,绕过手肘再垂下。靠近足部群裾张开的弧度小了很多。菩萨面貌方圆,削肩长颈,神态沉静慈祥。
好像是刚刚菩萨像左侧一龛的弟子说法图,二弟子的面容很写实的感觉,所以拍了这张
第一窟中心柱北壁坐佛,别的团队在打光,掐准时间来一张。巩县石窟寺中佛像眼睛的雕法比较特别,只雕出眼睛的轮廓,呈长圆形,看起来像一个凸起的眼包,中部一条锐角线区分上下眼睑,给人以双目微张下视,沉静安详。 同龙门的同时代主尊佛像平视的雕刻法有着明显区别。
第一窟南壁左一龛文殊摩诘对坐说法,自然光呈现就是这样,窟口洒进来的光线只着凉文殊像,手执麈尾的维摩诘隐在黑暗中。微妙。
应该是第一窟中心柱正璧主尊坐佛,眉骨如新月的弯线与鼻根相接直下,呈明显的锐角线,遗憾的是,此像面部有损毁,看不太真切。另外可以注意到的是,巩县石窟寺的佛龛龛壁大都是光滑无纹饰的,这样简练的技法和风格能够在光影衬托下形成更立体的形象。
这一尊窟外壁摩崖立佛,这一尊可以清楚的看到前述关于眉眼的雕刻技法。概括云冈、龙门、和巩县石窟的佛像雕刻风格分别是:刚劲、敦厚和沉静。
窟内佛龛间的瑞兽纹饰
离开石窟寺前回望,注意到山顶有佛塔,回家查了一下是一座唐塔。更多的就没有了解了。

以上。

鉴于巩县石窟寺一行的仓促体验,个人建议看石窟还是应该抱着中国石窟系列丛书,对照着看来的更细致入微。当然,条件允许的话,石窟确实是应该反复看。这一次的总结回顾就到这里结束啦。下次见~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