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在微博上看到@咱说一段关于了解香港局势的引导博文,提到了梁启智教授的《香港第一课》和高馬可教授的《香港简史——从殖民地至特别行政区》,前者可以在Matters网站浏览,后者Google Books有电子版可以购买。关于后者,有报道说该书有两种版本,均为中华书局出版,但其中一版有做删改。其中ISBN尾号202的为原版,Google Books所售似乎就是未经删减的版本。

对于香港自六月份以来的游行乃至近期各种激烈冲突的关注,已在前篇文章中提到过。当时的认识还停留在第一层面,只是通过SNS平台被动接收讯息。等到七月底,才开始有意识的主动了解整个事件,跟进南华早报的报道,搜索Reddit和Quora上的讨论,以期获得更中立更全面的信息。再到昨天,看到@咱说推荐的文章和书目,觉得可以通过系统阅读进一步的理清脉络,加深认识,建立全局观,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

7月31日,《香港第一课》看完了1/3,《香港简史》刚看完第一章。可以记录下初步的感想。如果只是想理解为什么香港民众(尤其是青年)对大陆(尤其是中央政权)有这么强烈的抗拒抵制,读梁启智教授的博文足矣。

第一部分的认同之争已经充分回答了为什么香港和大陆近期会有这么多冲突,是源于什么,发展演变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香港青年这么反对逃犯条例等中央政策,其他声音诸如年长的当地人,精英阶层又是怎样的态度。除此之外,其他几点让人印象深刻的还包括1)此前未曾听过的长春包围战;2)过往港片港乐所潜藏的中港关系;3)八九事件的深远影响。

如果想更进一步了解香港诸多社会现象的成因,那么《香港简史》就可以作为深入阅读。同梁启智教授提到的,了解香港所发生的事情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对于自身的发展道路也能够有所观照。同理,阅读《香港简史》不单单只是了解香港过去发生什么,在当代史缺失的现在,亦可作为了解大陆发展变迁的一扇窗口。

一些更私人的观点:前篇文章里提到近期收束的意识形态控制,昨天读完书后更新了认识,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近三年五年推广的,早在三十年前就开始了。作为九零后,确实感到自己是被温水煮的青蛙,今时今日才意识到,尤觉得可怕 。

再看香港几代人对大陆的态度演变,稍能理解自己同长辈认知上的差异,这不单单是代沟或者说人的个体差异可以简单概括的,其中社会背景的塑造确实占了很大的比重,此外还有传播媒体的操纵。

此前和朋友探讨过,如何做到不被时代抛弃。就我个人而言,一方面要坚定原则,另一方面则需要认清形势。从历史中习得做人的逻辑和做事的选择。更要着眼当下,了解社会现象的成因作为决策依据。能够实现这两点,目前来说足矣。

8月2日,读完了梁启智教授的《香港第一课》。第一部分是香港以及对比中国的意识层面认同问题,第二部分则是从制度上解释香港在中央政权影响下的社会困局,第三部分提出并阐述了解决问题可能的办法。最后一篇结语更是反诘大陆因怎样理解香港问题,怎样借由香港暴露的问题来规划自身发展道路。

To be continued.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