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读书总结说今年要老老实实坐冷板凳读魏书 √ 另外还说多少要写点东西,所以现在来记录了。 一月份工作忙,琐事繁多疲于应付,只有周末愿意读点书 所以进度很慢,今天刚刚读完卷三,明元帝纪。
读完明元帝再对比前任道武帝,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1、明元帝在位期间的纪事明显要比道武帝朝简略。果然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相较于道武帝南征北伐疲于奔波,明元帝更多的是南巡北巡,渔猎祭祀,修筑宫室,班赐部将,大飨官吏,一派歌舞升平的气象。
有个搞不明白的地方是为什么一年要幸那么多次犲山宫。。。
2、从在地图上的标记来看,道武帝时的重点放在河北,拓跋魏和鲜卑慕容之间的斗争围绕着中山、常山、邺城,跨越晋冀两地展开。等到明元帝时,前期多集中在北境濡源一带,想来是同蠕蠕频繁寇边有关。后期的话就在兖州、豫州一带,拓跋魏同司马德宗和刘裕的冲突集中在此爆发。
3、还有一点引人注目,就是明元帝朝宗室诸王以纷纷下线,在前朝也是少见的。毕竟前朝像卫王仪、常山王遵作为拓跋珪的左膀右臂,四方征战立下赫赫战功,虽然最后也没落得好下场。。。明元帝仅泰常元年就有三位下线,一页笔记做下来,都要不认识薨字了。。。
我猜想这里面应该是有隐情的。拓跋部本来实行的是一种兄终弟及的世袭制度,在同中原传统的集权式封建制度融合的过程中,免不了会有冲突和斗争。明元帝自身的上位就经历了波折。道武帝为了推行父死子继以巩固统治,制定了子贵母死的制度,赐死了明元帝拓跋嗣的生母,拓跋嗣哀不自止继而出走,清河王绍发动政变,道武帝崩,拓跋嗣诛绍即位。
出于这样的背景,拓跋嗣为皇子拓跋焘铺平道路,设法除去自己的其他兄弟,以免对拓跋焘的即位造成威胁,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当然历史不是这样想当然就可以的,此处埋下一个猜想,等读到列传诸王公事迹的时候就可以验证了。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