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隋代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势,短暂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都对瓷器制造的复苏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出土文物数量较少,陶瓷史往往里对这一时期着墨不多,我们能见到的大部分精品多为白瓷。这次在江西省博物馆倒是看到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隋青瓷残片。

隋 白釉陶女佣 相较于上一篇末尾的北齐白瓷,百度有了进一步提升,胎灰白,釉色有较明显的泛青。真正的精品还是要看河南山西以及国博的馆藏,李静训墓出土的鸡首壶为此一时期的代表作。
隋 青釉玲珑碗残片 最喜欢的一件展品,洪州窑玲珑瓷。在素胎上镂雕出规则的玲珑眼,烧成后洞眼成半透明亮孔。这一工艺在现代一些青白瓷茶碗上能看到。我最喜欢的碗底堆积的釉层开片,细看下像是一汪清泉,仿佛九寨沟的五彩池一样
玲珑眼透光效果
隋 青釉印花钵和印模 江西省博这点挺好的,陶瓷相关的工具和工艺都有展示,丰富了对于制作和装饰工艺的认识
装烧瓷器的匣钵,可以看到盘上还留有五足支钉的印记

时间来到盛极一时的唐王朝,陶瓷的发展就好像从黑白默片跳到了彩色电影。人们所熟知的“南青北白”概括的就是这一时期,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各地窑厂往往同时兼烧青白瓷,我们可以理解为各有所长,代表就是北方邢窑白瓷和南方越窑青瓷。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色彩缤纷的唐三彩,我们仿佛从这些造型凝练,神情生动的文官、力士、镇墓兽、骆驼舞乐、三彩马身上,依稀想见万国来朝的盛唐气象。此外不得不提的就是长沙窑开创的釉下彩,为此后百花齐放的陶瓷釉彩艺术揭开了序幕。

唐 白釉唾壶 唐白瓷在隋白瓷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胎质细腻,胎色洁白,秞光莹润,胎釉结合质密,叩击有金石之声,甚至可以作为乐器。 唾壶可以视作是痰盂的前身,这么一说是不是感觉这个器型亲切了起来
唐 越窑青釉海棠式碗 相较早前的青釉,唐代釉料的处理和施釉手法都有进步,釉层匀净,开细碎纹和剥釉的现象少见
唐 彩色釉陶天王俑 天王矫健的身姿威严的气魄同我们在此一时期石刻造像艺术看到的形象一致,色彩更为缤纷。唐三彩属于低温铅釉的一种,具体的呈色原理在汉代铅釉明器一段有过概述。铅釉的熔融温度低,各种金属氧化物在加热过程中熔于铅釉中扩散流动,使得各种颜色互相浸润,格外的缤纷
唐 彩色釉陶马 唐马的特点是头小颈长,膘肥体壮,骨肉亭匀,眼睛炯炯有神。马身的绒毯障泥、颈部的杏叶垂饰和面部的辔饰刻画逼真细腻
唐 彩色釉陶女佣 这件除了丰腴大气的侍女形态刻画入微,特别的地方还在于大面积的使用蓝釉。蓝釉是金属钴的呈色,我们熟悉的青花釉料便是钴料,唐三彩钴料来源于波斯,极为稀少
唐 彩色釉陶凤首壶 执壶是唐代代表性的酒具,南朝时候流行的鸡头壶发展到这一时期不但有了更精致的装饰,颜色也缤纷了许多。这一件高冠、大眼、尖嘴凤头的执壶带有明显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器的影子,是唐王朝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的见证
唐 花釉执壶 这一时期北方还流行一种黑釉上装饰天蓝或月白色斑的花釉,以河南鲁山花鼓为代表精品
唐 绞胎陶碗 试想两种颜色橡皮泥糅合在一起,绞胎顾名思义就是用白褐两种瓷土糅合成型,烧成类似木纹效果的工艺,绞胎瓷枕也较为多见,借鉴当时漆器制作中的犀毗工艺。瓷器的装饰艺术发展过程中,往往借鉴同时期其他工艺品的制作手法,或是受流行文化的影响,例如宋代的缂丝在瓷器印花上的引用,元曲的盛行体现在人物故事题材画面装饰的青花瓷,明清时期绘画艺术和珐琅工艺丰富了彩瓷装饰等等
唐 长沙窑青釉褐彩荷花纹壶 釉下彩是指施釉前在坯上画彩,长沙窑釉下彩是首创。早期是单色褐彩,后来发展成褐绿两彩,在往后面,便出现了釉下蓝彩——青花瓷

端庄大气的唐瓷之后,是沉静素雅的宋瓷。宋瓷开创了新的美学境界,古代的工匠不但进一步丰富釉色,更是在釉的质地上有了突破。改过去的石灰釉为石灰碱釉,这种釉在高温下粘度大,不易流动,因而可以厚施形成独特的质感。

宋瓷之美,亦不止五大名窑。按照品类和地域可以对宋瓷的瓷窑体系做以下概括:

白瓷:定窑——刻花白瓷、磁州窑——釉下黑彩瓷

青瓷:耀州窑——刻花印花青瓷、临汝窑(区别于汝窑)的民用青瓷

钧瓷:河南禹县钧台窑——窑变

以上为北方代表体系

青白瓷:景德镇——影青

青瓷:龙泉窑——粉青、梅子青

黑瓷:建窑——兔毫、油滴

以上为南方代表体系

陶瓷的体系往往是由个别窑厂烧造的某一种瓷器受欢迎,临近的窑厂便纷纷模仿,瓷窑增加扩大,进一步在区域内行程体系。宋代还有两种未能发展成体系的名窑:汝窑哥窑

汝官哥钧定还差官窑没有说,狭义上的官窑应该理解为两宋都城设立的官办窑厂,广义的则涉及烧造名窑同时,为宫室提供精品瓷器的少数窑厂。比如越窑自五代吴越钱氏时期便有烧造的进贡朝廷的青瓷精品——秘色瓷。

汝窑洗 传世最少的一个瓷窑。一般提及天青色指的就是汝窑。器型小,烧造历史短。特色在于有如同芝麻细小的支钉痕点,有蟹爪纹为真,无纹者尤好。据说汝窑以玛瑙为釉料,其珍贵可见一斑
南宋 郊坛下官窑瓶 南宋官窑前后分别再修内司和后郊坛下烧造。修内司出品特征是紫口铁足和蟹爪纹,同汝窑相类。郊坛下“”大率同哥窑相同,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这段对于官窑的评价亦可用在哥窑上
哥窑五足洗 关于哥窑的产地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存哥窑国内多在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馆展出,藏品之间的胎色釉色都有不少区别,概括特征的话,铁足紫口、多断纹、号曰百圾破。
右:钧窑月白釉梅瓶 左:钧窑玫红釉鼓式洗 钧釉属于北方青瓷系统,大部分产品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三氧化二铝含量低,二氧化硅含量高。钧釉中氧化铜的含量高则能够烧成红色,蓝色和红色互相熔合则会呈现紫色。宋代高温铜红釉的烧成为明清祭红、郎窑红等名品的问世打下了基础。钧窑另外一个特征就是所谓的“泥鳅走低纹”

 

定窑白釉“官”字款碗 宋代定窑延续唐代邢窑大量烧造白瓷,图上45°斜出的碗身为这一时期的典型器型,由于多采用覆烧工艺,碗口有芒不光滑,因而北宋宫廷不用定瓷而选用汝瓷。定瓷的主要装饰工艺为刻画、划花和印花
磁州窑 白地黑花把莲纹枕 磁州窑同定瓷一样属于北方白瓷系,烧造品种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白釉黑花。图上的“把莲纹”是当时流行的装饰纹样,莲花荷叶莲子花苞等系在一起称作一把莲,一把二把三把都常见
耀州窑 青釉刻花缠枝花卉纹三足瓶 属于北方青瓷体系,刻花以犀利洒脱闻名,后期印花装饰也同样精致
景德镇 青白釉高足杯 属于南方青瓷系统,然而釉色介于青白两色之间,故名“影青”。特点色质如玉,薄胎器有着极高的透光率
龙泉窑 青釉葫芦瓶 属于南方青瓷系统 釉色如冰似玉,特征是朱砂底和紫口铁足,这是为了衬托釉色,特意在瓷胎中混入一定量的紫金土(紫砂壶的原料)来降低胎的白度,使得成品的釉色深沉。加之厚施的石灰碱釉,釉层中大量的小气泡和石英颗粒折射光线,从而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龙泉窑 青釉鬲式炉 左边的残片放大看能看到上述所说釉层中的大量小气泡,微妙的光泽感正式源于此。龙泉窑中梅子青釉的烧成温度比粉青更高,因而玻化程度高,光泽感更强
怀仁窑 黑釉油滴碗 与风头无两的曜变天目盏同出一宗。简单概括油滴的形成机理:黑釉中的赤铁矿晶体和少量的磁铁矿晶体在加热过程中富集,冷却后析出成晶体。想象下烧开水,氧化铁在1200°左右分解并产生气泡,小气泡变大气泡,气泡周围的氧化铁含量不断提高。等气泡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上升,排除釉面,气泡边缘的氧化铁也因此浮在有面上,并且在气泡排出的地方富集。釉层越厚气泡就越多越大,因而油滴也就越大。
黑釉兔毫盏 接上述油滴形成机理,温度上升到1300°以上,釉层流动,则会带出所谓的兔毫纹路。我猜想江西省博的这盏光泽感不够,看起来很木是因为釉里二氧化硅不够所以玻化不够吗?
黑釉剪纸贴花朵梅纹盏 将民间剪纸贴花运用到瓷器装饰上是吉州窑匠师的创举。虽然称作朵梅纹,但我觉得像是薝葡,也就是栀子花,是佛教经典提及过的花。梅花应该是五瓣,栀子花是六瓣,六出一花重叠瓣,净土家风。话说展厅里一侧总结纹样的展板上都有概括,为什么标签还要写朵梅纹呢

接下来是吉州窑专场:

吉州窑 黑釉木叶纹盏 吉州窑代表作品,关于木叶纹的烧制工艺还存有争议,叶子这么大,叶脉纹路这么完整清晰的藏品尤为难得。前述这么多种类的茶盏足以体现宋朝饮茶之风的盛行。吉州窑窑址所在所在紧邻本觉寺,因而可以认为木叶纹盏的美蕴藏着佛教艺术的自然哲学
彩绘开光跃鹿卷草纹瓶 靖康之乱后宋室南迁,磁州窑的工匠为避乱以随之南下,其白底黑彩风格在江西吉州窑得到延续和发扬。图上“天鹿纹”是受到同时代缂丝装饰艺术的影响,虽然这头鹿看起来更像是昆虫,颇有些趣味的洗练笔法。
彩绘波涛纹瓶 这个浪实在是浪 吉州窑的釉下彩绘的绘画风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稍晚的元青花,图上气势非凡的海水纹便是例证
吉州窑玳瑁釉执壶 黑釉上点饰黄褐色斑纹,形似玳瑁,颜色的差异形成于釉料中氧化锑含量高低,十分富有趣味
吉州窑 彩绘荷花纹炉 同一器物上汇集了酱褐地百花和白底酱褐花两种相反的画法,十分罕见。
吉州窑 黑釉剔梅纹长颈瓶 剔花是将纹饰以外的地子剔去,露出黄褐的底胎,达到烘托纹饰的效果。
白釉镂雕殿宇人物枕 有人认为是五代白瓷,亦有认为是宋定瓷。选图用以展现宋代瓷塑工艺的精湛与高超
青白釉胡人牵马佣 另一件展示宋代瓷塑艺术的藏品,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民族文化交流的时代背景。关于这一点没有做进一步的了解,应当会同宋代设立市舶司开展海外贸易相关,当然也可能与茶马古道相关,以后有机会再做进一步了解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