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隋代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势,短暂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都对瓷器制造的复苏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出土文物数量较少,陶瓷史往往里对这一时期着墨不多,我们能见到的大部分精品多为白瓷。这次在江西省博物馆倒是看到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隋青瓷残片。
时间来到盛极一时的唐王朝,陶瓷的发展就好像从黑白默片跳到了彩色电影。人们所熟知的“南青北白”概括的就是这一时期,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各地窑厂往往同时兼烧青白瓷,我们可以理解为各有所长,代表就是北方邢窑白瓷和南方越窑青瓷。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色彩缤纷的唐三彩,我们仿佛从这些造型凝练,神情生动的文官、力士、镇墓兽、骆驼舞乐、三彩马身上,依稀想见万国来朝的盛唐气象。此外不得不提的就是长沙窑开创的釉下彩,为此后百花齐放的陶瓷釉彩艺术揭开了序幕。
端庄大气的唐瓷之后,是沉静素雅的宋瓷。宋瓷开创了新的美学境界,古代的工匠不但进一步丰富釉色,更是在釉的质地上有了突破。改过去的石灰釉为石灰碱釉,这种釉在高温下粘度大,不易流动,因而可以厚施形成独特的质感。
宋瓷之美,亦不止五大名窑。按照品类和地域可以对宋瓷的瓷窑体系做以下概括:
白瓷:定窑——刻花白瓷、磁州窑——釉下黑彩瓷
青瓷:耀州窑——刻花印花青瓷、临汝窑(区别于汝窑)的民用青瓷
钧瓷:河南禹县钧台窑——窑变
以上为北方代表体系
青白瓷:景德镇——影青
青瓷:龙泉窑——粉青、梅子青
黑瓷:建窑——兔毫、油滴
以上为南方代表体系
陶瓷的体系往往是由个别窑厂烧造的某一种瓷器受欢迎,临近的窑厂便纷纷模仿,瓷窑增加扩大,进一步在区域内行程体系。宋代还有两种未能发展成体系的名窑:汝窑和哥窑。
汝官哥钧定还差官窑没有说,狭义上的官窑应该理解为两宋都城设立的官办窑厂,广义的则涉及烧造名窑同时,为宫室提供精品瓷器的少数窑厂。比如越窑自五代吴越钱氏时期便有烧造的进贡朝廷的青瓷精品——秘色瓷。
接下来是吉州窑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