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三月~徘徊在梦的边缘~

连续三个星期没有学习,也不是因为丧,就是学累了想放纵,一放纵就有点收不住。下班之后耽于男男小说,懒得做饭点外卖,吃饱了就摊进被窝,妄图守住冬日残余的温吞气息。

然而实在是春天了,道旁的花次第地开,雨过天晴的日子更是尽态极妍。鸟儿的啁啾也嘹亮婉转得多过往日,人们脱下沉重的冬装,准备释放蓄存了一整季的活力。

月中在多抓鱼实体店买的纪念品,巫鸿的作品这是第三本还是第四本了。因为是讲美术史,所以对逛博物馆会有新的启发。回家的动车上看了两章,做了笔记,回家之后就再也没翻开过。。。
三月最后一天收到的。纪实散文。可以轻轻松松看,不用做笔记,纯享受地阅读。

三月买了三本书,还一本《新疆仿古散记》没有收到。读完的书就一本——《魏书》第一册十二帝纪。也是今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嘬烟流泪jpg.笔记做了101页,所以进度特别慢。。。接下来的列传应该会快一些了,毕竟骨架搭起来,后面不断地浇筑补充,应该很快能充盈起来的。

好像没怎么从情感层面记录过读后感。之前读的书大多是从学术的角度去阐述去推演历史,一些通俗类的作品会用抒情的笔触去刻画历史人物,因为缺乏自己的认识,情绪带不动,一直有着雾里看花的隔阂感。真正读到正史了,比我想象得要有温度。

拿东魏过渡到北齐一事来说。之前只知道末代孝静帝是个傀儡皇帝,大权由高欢高澄父子把持。如果说学术派的做法是汇集史料各种考据然后条分缕析地讲明白历史的演进,通俗派可能就会要壮怀激烈地以咏唱调来谱一曲历史的挽歌了。那么正史是怎么记录故事的呢?

帝尝与猎于鄴东,驰逐如飞。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从后呼帝曰: “天子莫走马,大将军怒。”文襄尝侍饮,大举觞曰:“臣澄劝陛下酒。”帝不悦, 曰:“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活!”文襄怒曰:“朕!朕!狗脚朕!”文襄 使季舒殴帝三拳,奋衣而出。明日,文襄使季舒劳帝,帝亦谢焉。赐绢,季舒未敢 受,以启文襄,文襄使取一段。帝束百匹以与之,曰:“亦一段耳!”

及将禅位于文宣,襄城王旭及司徒潘相乐、 侍中张亮、黄门郎赵彦琛等求入奏事。帝在昭阳殿见之。旭曰:“五行递运,有始 有终。齐王圣德钦明,万姓归仰。臣等昧死闻奏,愿陛下则尧禅舜。”帝便敛容答 曰:“此事推挹已久,谨当逊避。”又云:“若尔,须作诏书。”侍郎崔劭、裴让 之奏云:“诏已作讫。”即付杨愔,进于帝,凡十条。书讫,帝曰:“将安朕何所? 复若为而去?”杨愔对曰:“在北城别有馆宇,还备法驾,依常仗卫而去。”帝乃 下御座,步就东廊,口咏范尉宗《后汉书赞》云:“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 百,永作虞宾。”

正史给人的感觉好比水墨写意,笔法凝练,混无斧凿痕矣。

当然,历史也是由人书写的。人们记录形成的历史,后世的读者各自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做出不同的解读,是否能还原客观真实的历史。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哲学思辨的话题。

从历史相关的宏大叙事中抽离出来,回到蝇营狗苟的日常。不知道我们所处的时代今后将会被如何书写,因而想将日常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幸运的话,能够作为当代的碎片保留在数字海洋中,以飨后人。

前几天写了一篇关于新疆棉的博客,主旨是站在服装行业从业人员的角度上给到一些科普,说明问题的复杂背景。最后一段的呼吁才是重点,希望不要盲目发声。

我对于政治议题是谢敬不敏的,但偏偏在推特上因为相关话题被搅进了旋涡。删除拉黑一条龙,并不想有更多的讨论。我没有立场,对于事情有自己的考虑,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轻言论断。但这件事情确实激起了一些水花,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所认为的,对于是非,应该是要经历认识WHAT、思辨WHY、发声HOW三个阶段的。但现实中很多人往往将立场替换了思辨,仅仅只是做了阵营的喉舌罢了。在互联网环境下,越是极端地表态越能放大自己的声音,使得不理智的声浪传播得更广。

这里还要提到互联网与现实的割裂,好像身边人都沉浸在现世安稳中,不知道是年纪大了对此更理智or更麻木,还是有别的原因。下次想要采访了解下。

另外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就是新疆的过去和现在,前者已经搜罗了几本书、几部纪录片打算看看,后者也许会要在将来规划一趟出行。在豆瓣阅读里读到新疆人写的关于故乡的回忆,汉族人,我觉得他对于09年的七五暴乱和14年的昆明恐怖袭击的看法是很真实,很有启发的。

想要听到更多真实的声音,所以不能停止探索摸鱼。。。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